在CES上“看”到世界與未來
□興全基金 田雨松
2018年度的CES電子消費展,于1月9日-12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如期舉行。今年有來自全球3900家企業(yè)參展,展出面積也創(chuàng)下了51年來的最大紀錄——超過25萬5千平方米。筆者今年有幸親臨現(xiàn)場參觀,然而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內,面對如此大規(guī)模且人潮涌動的現(xiàn)場,以及5G、語音助手、智能汽車、智慧城市、人工智能(AI)、增強現(xiàn)實(AR)、虛擬現(xiàn)實(VR)無所不包的展示,如何能夠有的放矢去偽存真,擦亮雙眼挖掘到行業(yè)最新進展,為大家?guī)砀袃r值的新鮮信息?筆者結合自己的興趣,將落腳點放在了運動高清攝像領域。
在今年的展覽上,小蟻、HUMANEYES、柯達、大疆等國內外品牌均有新品推出,我們看到了之前許多概念性的產品逐漸實現(xiàn)量產,包括通過雙魚眼相機實現(xiàn)的360°全景拍攝的柯達ORBIT360、3D影像拍攝的Vuze、人臉及表情自動識別拍攝以及帶有AI概念的實驗性產品GOOGLE CLIP等。
打個比方,現(xiàn)在我們最常用的拍攝方式,是按下手機或者攝像機的拍攝按鈕進行定向的拍攝:貓奴們想要拍一只可愛的貓,需要手持設備進行追蹤,有的時候貓一個飛身跳出鏡頭范圍,就錯過了一個絕佳的作品。而先前概念性的全景拍攝和3D攝影現(xiàn)在成功結合的時候,我們只需要打開拍攝設備,就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,因為無論貓怎么跳,都可以被全景攝像機捕捉到。同時,現(xiàn)在最常見的觀看方式,也是在一個平面的顯示器上進行觀看,隨著VR和攝錄設備的結合,以后看到的攝影攝像作品可以是更加浸入式的。
整體看來,運動攝錄設備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對于畫質、存儲、續(xù)航、軟件編輯等領域的改良方面,而是跟隨著整個科技發(fā)展的趨勢,往浸入式體驗和人工智能領域靠近,并通過人臉識別、表情識別、內容識別等逐步實現(xiàn)。就行業(yè)來看,上游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OLED顯示屏未來是否會出現(xiàn)在攝錄設備上,從而取代現(xiàn)有LCD屏,使得產品更加輕薄,或者影響下游包括智能電視等,都值得關注。對投資者來說,辨識出相關標的公司是否真正把握住發(fā)展趨勢,而不是過于關注一些看似酷炫實則缺乏突破甚至落后的功能,這至關重要。